滑雪路线

Route

联系米乐M6

Contact us

手机:+86-123-6667
电话:400-123-6667
QQ:88886699
邮箱:8888669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最新资讯

>>你的位置: 米乐M6 > 最新资讯

心理课感悟

2024-08-01 14:08:27

  心理课感悟寻找爱的本质春夏学期,我修读了长学期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以及短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课程,科学而系统化的理论、亲切而温柔的老师们,都给了我最大的触动与最丰富的收获。在我的生命中,父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第十四讲“爱与依恋”,给父爱提供了这样一些关键词“规则”“边界”“保护者”“竞争者”...... 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与感悟——从同父亲的相处中去寻找爱的本质。以守候实现托举初中我的初中时期,嗲嗲下派在外地工作,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周末的夜晚对于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同老爹走在街上,唯有我俩的街道,唯我独享的月光。此时的爱是陪伴,是温润如水的“保持倾听”,是厚重如山的“身边守护”。高中回忆高中三年,我们同行的路历历在目,令我眷恋,令我深爱。那已成为一道流水作业——兴冲冲地出校门,看见他,冲向他,然后给他一个熊抱。我跑步,他骑车,我们穿过学校边的闹市,路过商业街的繁华,深入静谧的小巷。三年时光,我们致敬了秋日的梧桐,挑战了凛冽的寒风,笑迎了烂漫的桃花,熟悉了每一条筑进了情感的小路。有那么一个路口,一盏绿灯——“冲过它”,是我们共同的终极目标。虽然整整三年,成功的次数屈指可数,可他为我的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我心中,爱的本质有了新的内涵,就是——我们对于生活,有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并在这条路上一同奋进、携手前行。高考高考,必定会是每个学子心中的记忆点,而它对于我而言,更因为爱的奇迹而刻骨铭心。直至一模,我的数学还是差得离谱,甚至在一模,还是在150分的满分里勇夺89分的惨淡情境。其实这样的成绩放在谁身上都会让她本人,也会让她的身边人绝望。可是我爹没有,除了鼓励与守候,我没有感受过任何一点的负面情绪。他用他每日一句的“爸爸相信你绝对学得好数学”的道别,用他每天放学接我时的“欧耶,数学也爱你!!!”,陪伴着、见证着——我的鼓起勇气提问、我的披荆斩棘进步、我的补天奇迹。托举,我认为这是形容我爹最好的动词与名词,也是给爱最好的定义。他托举起了我的自信与希望,他用日复一日的陪伴、不计得失的守候、不骄不躁的期许,给了我分分秒秒的托举、关键时刻的托举,这也是最深入我心的爱的本质。以回馈实现传递去年备战三位一体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我接受了非常多的哥哥、姐姐的指导与帮助。因而在今年的出分之际,虽然也是我们准备考试周的紧张时刻,但是我还是非常地全力回复私戳我的学弟学妹们,解答他们的问题、安慰他们的失意,鼓励他们相信自己。我想,“用回馈实现传递”,是创的最佳动力,也是最佳方式之一。以被爱的体验坚定爱的信仰“接触、运动、玩耍”,这三个母爱系列实验中提炼出的关键词,显然,我深有体验。积极心理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更加用积极的视角看待生活”,也让我用积极的理论完成了自洽——我的性格、我的幸福,从何而来。课程中提到“在孩子的性格中我们可以找到父母的影子”,于我而言就是——“以被爱的体验坚定爱的信仰”。作者:谢子颖

  不知道大家曾经有没有过环游世界的理想?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环游了世界,只不过是在白日梦里。每次从富士山下的樱花林或者莱茵河边的葡萄园梦回现实,我总是想,什么时候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来一次真真切切的旅行,来圆了这个自小的心愿。不过有意思的是,之后很多经历和体验似乎都将我推向这个自小的“理想”。国际跳棋大概是帮我实现这个理想的起点吧。因为学的还不错,很小就开始参加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比赛了,我也因此有幸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我也因此必须习惯自小与父母的分开,自己跟着领队或者单独前往一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我也学会了怎么照顾自己,学会了摔倒之后怎么自己爬起,学会了在遭遇困难时努力凭自己解决。13岁的时候,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北京,也在那里认识了我的荷兰的外教。那年冬天,我第一次出国了,去白俄罗斯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每每说到这些,家里人总是为我自小养成的独立而感到骄傲,虽然有时候我总是感觉自己缺失了一些什么。再后来因为频频受到荷兰外教的邀请,我能有机会在每年的暑假前往荷兰,参加在那边的公开赛。十七岁那年,借着这个机会,一个旅行计划就这样产生了。2018年8月12日到8月18日,我从荷兰独自前往德国和瑞士,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造访了科隆、波恩、科布伦茨、法兰克福、日内瓦、苏黎世、慕尼黑、柏林8个城市。而在8月12号(星期天),我遭遇了一件意料之外而改变了我很多的事。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当天下午我在科隆的日耳曼博物馆参观完毕后,由于没有事先了解博物馆的闭馆时间,而故意没有取回事先寄存在博物馆的背包,并去继续参观其他景点。之后当我返回取包时却发现该博物馆刚刚闭馆不久。我先后去寻求隔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站的警官、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并联系了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幸的是他们都表示对此无能为力,并且我还从他们口中得知,明天(8月13号)是星期一,全德国的博物馆都会闭馆。无法取回的背包里有我大部分的现金和必须设备以及护照等重要的证件。而那时我的手机已经没电关机,身上也只有极少量的现金。在所有的努力都无果之后,我的内心还是崩溃了,陷入了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有如在 深渊中下坠一般的感觉。在科隆大教堂周围的广场上漫无目的地走了几圈之后,我逼着自己厚着脸皮向三位中国游客寻求帮助并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幸运的是我也因此帮助了我自己。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终于可以联系到国内父母并且兑换了足够支持到星期二(取回包的那天)的现金,他们还为我安排了旅馆和晚餐,那时我真的感到无比的温暖。之后我继续踏上了我的旅程,并且坚持走完了它。而这次的经历也完完全全改变了我。人需要去努力克服路上的困难,但也不能完完全全拒绝对他人的依赖。虽然寻求帮助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时的我,确确实实是不容易的一步。现在的我依旧对旅行保持着当初的热情,毕竟我还没有环游世界呢!20年的暑假,我又自己出门了,去了祖国的大西北。不同的是,在我身处的这辆孤零零地奔驰在大西北的小轿车里,原本互不相识的四个人,在这次的旅途中已然成为了一家人。使我在这长长的9天4000公里的旅途中不仅收获了壮丽的山川美景,还有相互依靠、扶持的温暖人情。来自:2020生物科学 金水木

  黑格尔曾说:“一个过度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遥远的救世主》里,英说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是孩子天然的债权人,关系不对等,孩子永远要逆来顺受感恩戴德,而父母总会觉得吃亏了,这就是一个民族直不起腰来的原因。事实上引用这两句话时,我并不是想否定感恩的作用,只是借以说明,诚然感恩充满正确性,但过于形式化的,强调感恩的正确性,而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到感谢带来的正向情绪反馈的教育模式,实在有事与愿违之嫌。而积极心理学的感恩训练内容,或许可以对这一弊端,起到规避的作用。过去我习惯于在接受完服务或是帮助后,向对方道谢,但这种道谢或许更多的是礼貌性的、机械化的,也未见得收获积极的反馈。但当我在课后反思我道谢的动机,并借用感恩训练的“意识他人的恩惠”方法,在后来的道谢前,增加“体会美好事物或事件是他人的善意和付出而发生的”步骤,而奇妙的结果也随之萌芽。我常去城西银泰写字楼里的一个健身房健身,因为物业管理的要求,每次上电梯前都需要进行登记,我过去常常是填写完表格后对保安小哥冷淡道谢,而当我改变道谢方式的一周后,我奇妙地收获了保安小哥的微笑回应。保安小哥平时十分严肃,当他展露笑容时我十分惊诧,转而仿佛有暖流在周身似得,在举铁时都十分愉悦。而那之后,当我每次路过那个大堂,都会与他相互微笑致意,仿佛老伙计一般,有互相温暖的心照不宣。而同样的故事不止发生了一次,或许是我去得实在有些频繁,而且形貌十分容易辨认,加之无论对方做什么,我都会下意识地说出“谢谢”,tony家的店员对我都显得十分熟悉。如今我每次前去,他都会轻松愉快甚至半调侃地询问我:“今天吃香酪鸡还是烤春鸡啊?我猜是香酪鸡”。而我也常常被他猜中选择,甚至在未决定好时,直接按照他的猜测进行点单。或许这些都还算稀松寻常,而前两日,我抱着马原课本出现在tony家队伍的长龙中,戴着耳塞低头背诵着重要知识点时,身旁同样排队的人或许是以为我只是在等餐,插队至前方,而他却在我点完单后,将我的订单默默挪回我本应在的位置,这或许更多是他的职业素养,但着实令人感动;而更令我触动的,其实是在结账时,他对我温暖的加油和道别,那一瞬间我的心仿佛被奶油蘑菇汤充盈,熨帖又明朗,连饭后复习的效率都似乎提升了。事实上,同样的故事还发生了许多次,咖啡厅、水果店、奶茶店的店员等等,都因这些感恩的小事,与我有了奇妙的联系,而这些细碎的温暖,让我的生活又仿佛像红泥小炉煨的鱼汤,小温馨裹挟着香气咕嘟咕嘟直冒出来,向四处扩散。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感恩心理训练的“意识他人的恩惠”内容卓有成效。而在这样的实践感恩训练并获益的过程中,我还在实践中对感恩训练的内容有了新的心得,并有了些新的改进方法。正如我在体验中感受到的一样,感恩应当从内心发出,只有当自己真的对某些事物、别人的服务帮助或是其他心存感谢,其后自发产生的行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感恩行为,而只有这种真正的感恩行为才能激发被感谢方的积极感受,并以积极地反应回馈给道谢方,而让道谢者自己也感受到真诚发出感谢的快乐。人终归还是社会性动物,感激之意唯有流露出来方可体现其交互性和社会性,才能真正实现不同个体间的正向反馈。因此,实践感恩的实现途径应当为表达感谢,无论形式是郑重或是轻松,真诚地表达出来便已达到目的。而其内核应为真心感到值得道谢,无论以何种形式道谢,哪怕十分笨拙也不要紧,只要心意足够真诚,对方一定能够有所感受和触动,从而产生积极的反馈。简言之,实践感恩不当囿于自我这个单一个体,当且仅当我们为他人制造感动,感恩才能向内正反馈,向外作星星之火点燃他人。此后,感恩才似为岁月寄一封长信,自此温暖绵延不绝。

  在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福流”一课之前,我听过这个词,但当时我对它的理解是“幸福的流淌”,认为它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学习这一课之后,我对“福流”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忘我之外,福流还有流畅的最优体验,有扭曲的时间知觉等等要素。不禁感慨道:中文中“福流”这个词的翻译是多么精妙。当我们体验福流的时候,的确很像自己躺在一叶扁舟上,在穿越古今的时间的河流中荡漾,仿佛自己也化作一汪水,静静流淌,好像周围还闪烁着亮晶晶的来自太阳的光芒一般。这既是对这个“幸福的流淌”的“福流”一词本身的想象,也是我在体验生活、学习中的福流时的私密而独特的感受。在我的生活中,福流体验时常出现,跑步时出现最多。我一般会在一周中选择三天跑步,一次跑三到四千米,就绕着东操场跑七八圈。福流体验不是在刚开始跑步时就出现的,它往往会在我跑了一段距离时才会出现。一开始跑步,是疲乏与精力并存,听起来很矛盾,但其实不然。疲乏是因为刚开始跑,还没有进入状态,身体懒洋洋的。精力是因为一开始跑,还不算累,力量有所剩余。就这样跑大概两千米之后,身体仿佛被“激活”,也像“福流”开启按键一样,各个部分被调动起来了,随着呼吸的微微加重,人不自觉的向前倾斜,然后挥动手臂,大腿持续迈进。尤其是当感受到风吹拂过自己的脸颊,又从自己的衬衣间划走时,那种微热的皮肤和凉爽的风接触时的感觉――着实令人着迷。意识尚清,但仿佛进入了一块不同于寻常世界的领域,仿佛眼前的跑道不是跑道,是森林里越野留下的步道,是田野里隆起的田垄,是树荫下宽阔的道路,甚至是天上的银河或是其他什么。空间和时间都有所扭曲,但这种极为流畅的体验和忘我投入的快乐确实是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的,以至于到后来不想停下。我认为在学习中拥有福流体验会要求更多一些。比如要有选择性的注意力、能关注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规则、对学习有控制感,同时所进行的内容能够得到即时有效的反馈、学习活动的难度也要适宜。但在学习中拥有的福流体验对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因为克服挑战必然会使一个人更有能力和技巧,而那种幸福感也将会因为自身素质的加强所达到的满意感延长而更久。我最钦佩的羽生结弦选手在训练时总能做到全情的投入、极度的专注和精准的控制与反思,天分和刻苦让他在一次次紧张的比赛中也能做到享受花样滑冰的过程,达到与天地合二为一的境界,体验到福流。而这样的体验又成为他下一次比赛的宝贵经验,既带给他幸福感,也使他愈加强大。我在日常的学习中,也会以此为目标,尝试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好的情境。在学习之前,先为自己制定本次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学习的过程中摒除一切杂念,如果有所偏移,就让自己的心绪慢慢回来,也不过分苛责(这和正念训练有些相似)。最后完成后,给自己的to-do list 打上一个小勾,一是反馈,二是增加积极性。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记录下来,旨在下次有更好的控制感。比在学习中拥有福流体验难度更高的是在困顿中拥有福流体验。有些人应该会很奇怪,都身处困境了,也能幸福吗?我想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回答:是的。在困境中达到福流体验,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勇气的体现。比如我曾因为自己得病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闷、悲哀等负面情感之中,但我慢慢开解自己,走出了阴影。就像长久出于黑暗的人尝试性的走向阳光,那种沐浴于灿烂之中的体验就很接近于福流。我重新拥有了开阔而有序的意识,我找到了对自我的控制感,这种体会是令人惊喜的。并且在挫折中积累的经验,使自己成长了许多,内心更加完整了。因此,在困顿中重拾信心也可以达到福流体验。福流还有很多可以应用的地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事情上达到福流体验的距离也不一样。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应该尝试让自己在所做的事情上,去创造并享受那种“幸福流淌着”的感觉。

  渐渐地,全部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笔尖,周围仿佛消失了一般。一笔笔落下,勾勒出窗外那美景......这是我最近刚刚经历过的“福流”体验。上午刚刚考完的我,疲惫又兴奋,想着好好休息放松一下,沿着西湖广场一路溜达。艳阳当空,微风拂面,但是我发现那些花花绿绿的橱窗、购物商场、喧闹的娱乐场所无法吸引我。内心似乎在呼喊着:静下来,找个地方静静地呆一会。现在看来,我似乎期待着一种类似于回归自我,让心灵而不是物欲充实的过程体验。于是我来到了一家书店,发现有一个位置正好可以眺望西湖,在阳光和微风的晕染下,窗外树叶的影子调皮地在桌上跳跃着。于是我便坐下,点了一壶茶,铺开一张纸,准备画画。一开始我还会被手机微信上的一些消息打断思路,加上很久没有画画,有些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画什么。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状态不是我期待的,我的身心在这样的状态下无法得到休息。所以我干脆跟自己说:就画下来你看到的,把手机充上电关机放在一边。这样我便开始心无旁骛地描绘窗外的美景。偶尔能听到别人的低声说话声,渐渐地,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笔尖,周围仿佛消失了一般,一笔笔落下,我不再担心这幅画会不会因为我的技巧生疏而难看,不再理会微信上的纷纷扰扰。我被一种特别的兴奋和充实充斥着。我关注每一笔勾勒出的线条,体会我手指的动作和下笔的流畅感。每画下一笔,下一笔已经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从哪个角度,怎样的形状......思如泉涌的我肆意忘我地在纸上创作着。现在回想起来甚至都有些记不起来具体地感受,只是觉得平静、专注而充实。当我再缓过神看时间之后,我本以为只过了二三十分钟,但发现一个小时就这样淌过去了,我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感觉心里很踏实、很平静。看着自己的画作,我也有一种狂喜和自我满足。在上了《积极心理学》福流一课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原来那次体验就是福流体验!于是我仔仔细细地回想分析了进入福流体验的条件,期待可以更多地创造自己地福流体验。1. 周围环境我认为周围的环境对于福流体验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来到书店之前非常焦虑,不能平静下来。而书店很安静,几乎没有交谈和走动的声音,只有小声的白噪音式音乐,帮助人集中注意力。而且风景很好,温度适宜,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很舒服,还有一壶茶为我解除渴意。2. 任务本身我很喜欢画画,从小到大,它给我带来很多的成就感和美的感悟。画画其实入门门槛也很低,只要有笔和纸就可以开始绘画。而且画画很容易给人带来成就感――这一笔你只要落下去了,就可以看到效果。3. 自身心态当我因为过度追求完美――希望自己下笔的每一笔都可以达到原来的水平的时候,我是没办法静下来专注于画画本身的。当我告诉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休闲,没有人在意我到底画的怎么样,我也很久没有画画,不用非得要求和原来画的一样好的时候,我更快、更容易地进入了专注的福流体验。有了那一次体验,我开始欲罢不能,我甚至在反思为什么我平时的学习中不能拥有这样的福流体验呢?我开始反思常生活中对于上边条件的达成。首先在环境方面,自习室可以满足环境条件。但是在任务本身和自身心态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对于任务本身,我的专业特色导致入门门槛比较高,往往需要整个逻辑和知识框架理解后才能着眼去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至少在目前我自己对于成就感的评价体系来看)。自身心态也非常不好,由于不擅长这一科,对于专业学习有一些习得性无助,认为就是因为自己笨才学不会,永远不能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由此看来,想感受福流体验?难矣!于是我在思考如何可以上述的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 制造和寻求及时反馈首先,我认为可以改变对于我对于自己学习的评价体系,即获得成就感的方式。我之前对于成就感的评价是,做出一道作业题并答案正确。这是高中的评价体系和满足感获得模式,已经不适合大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模式。我决定放弃这种方式,把掌握知识点作为评价体系,来让自己获得及时反馈。2. 选择与能力相对应的挑战并全身心投入有些时候我会因为不会做作业而感到沮丧,无助和焦虑,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但客观来看是因为挑战和自己的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下回我再碰到这种情况,我会先放弃这个挑战,先制造一个和我能力匹配的挑战:看懂书上的例题,如果还不行?那就看懂书上每一句话,还不行的话抄一遍书总是可以的!并且一旦确认了目标和挑战,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3.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则就像上边说的,我在学习中应该更加关注过程,内在动机是掌握这个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做出每一道题。也应该在做题前给自己定下目标,比如:做完这几道题我应该掌握了哪些知识和公式,避免盲目做题,陷入题海。从画画到数学和专业学习,我们都可以去获得福流体验!我们要做的,是改善外界和自我条件,让我们更容易达到福流状态。

  以前,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乐观或者悲观,虽不是天生注定的,但在儿时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早已定性,越长大,越无法改变。而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使其乐观地面对生活,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乐观或悲观的想法如何产生,又如何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悲观的想法可以被改变作为一个敏感多虑的人,我好像注定要成为一个悲观的人。高中的时候,朋友的一个眼神,老师的一句告诫,甚至自己的一个行为,都可能引起我内心的,虽然表面可以维持微笑,内心已是伤痕累累。我想要寻找脱离悲观的办法,但繁重的学业使我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与自己的悲观作斗争,只有沉浸学习的时间才能暂时忘记悲观。尤其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室友得了抑郁症。原来的她是那样阳光开朗,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向尚且陌生的我展示的善意和温暖,驱散了我在新环境中铺天盖地的恐惧。因此我一直相信她是乐观的,她一定能好起来,一如当初那样温暖。为了帮助她,我开始认真思考她产生悲观想法的诱因,并且帮她排除悲观结果的可能性,学习诱导她乐观思考的方法,虽然我之前并不相信乐观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一开始,我和其他室友的手写信,晚间开导等等确实起到了作用,在听完我们的话之后她会一下子轻松一些,或者至少对自己之前的想法不确定了。而且在后来她的情况愈发严重后,她选择了心理医生,更加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她逐渐有所好转,想法也不再那么悲观了。在这之后,我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悲观想法是可以改变的。自己是最好的开导者在我的朋友抑郁愈发严重的时候,她不太能接受别人的开导,觉得每个人不理解她,我和室友们也非常无奈,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开导她了。究竟我们要如何开导她?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晚上的议题。在《积极心理学》课上,老师讲了乐观的方法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开导者。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给悲观的学生提出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使他动摇自己悲观的想法,找到这一观点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引导他产生积极的想法。而我觉得这都是基于这位学生自己与自己博弈的结果,而老师充当的是乐观派的军师,帮助乐观派战胜悲观派,从而驱散他内心的阴暗。而这种博弈还是要通过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比自己改变自己的想法要困难得多,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在开始这场博弈之前,充分了解自己是首要任务。其次,我们要有军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说服技能。通过看书,咨询等等各种方式,学会看事情的不同角度,不同可能性。在朋友抑郁之后,我就开始了自我疏导,很多我对她的开导都适用于我的情况。我会给自己找不同可能性,有时候乐观,有时候悲观,但至少我没让自己被内心的阴霾吞没,就这样忙忙碌碌,起起落落,我时挣扎时快乐地度过了高三生活。乐观是选择,是可以培养的习惯高考过后,生活不再忙碌,我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离开学校,很多自己纠结痛苦地事情都随着交际圈改变而被淡忘。我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思考得乐观一些,一次次强调那些悲观得想法多么可笑,多么站不住脚。随着博弈中乐观派胜利的次数增多,我发现乐观离我越来越近,而悲观无法轻易占据我的大脑。乐观是需要我们自己有意识地培养的,一个人乐观或者悲观,并不是性格或其他因素固化的,而是一种选择,一个悲观的人可能想法大多数默认悲观,而当你有意识地选择了乐观的想法时,你就开始摆脱悲观了,终于一天你会成为自己的小太阳。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做选择,但关键是,在选择之后你是否能在这条路上前进,接近乐观,依然取决于你自己。当我们面对事情时,习惯于朝着积极乐观的方面设想,那我们才能养成乐观的习惯,真正放下悲观,学会乐观。愿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太阳,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我是一个勤恳努力的人,我是一个有目标、有行动力的人。从小到大,勤勤勉勉,踏踏实实。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我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原本这应当是一个优点,然而,在大学这个极其开放和多元化的环境中,我却渐渐发现一个问题: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加入各种社团和组织,竞选班委,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和海外交流……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很忙绿甚至经常需要熬夜。这样的生活看起来非常充实,但是回想起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时常会有点紧张,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无论自己眼下在做什么,总是会不经意想起一些现阶段未完成的事情和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很小,譬如希望这次制作的海报能被录用、希望在后天的大物小测中获得好成绩;也可以很大很远,譬如向往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我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因为不管目标的大小,我都不希望走错哪一步,希望自己能做出当下最优的选择并成功达成目标。这种感觉跟随了我很久,在大学开始变得尤为强烈,我也知道一定是有哪里不对,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定义这个问题并寻求他的根源。直到积极心理学的第一堂课,临近下课我正准备合上电脑,却听老师无意间提起一个概念“防御性悲观”――“防御性悲观者容易因为害怕失败的结果所以拼命去达成目标。但是等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会有下一个接踵而至,虽然目标的成功率很高,但却没有感受过成就感和体验过程的快乐。”那一刻,我的心里咯噔一下。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找了很久的东西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也像是潜意识里压抑的感觉突然被旁人一语道破。“防御性悲观”,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感受。没错,我就像是那一个害怕摔倒而永远在匆匆赶路的人。从前的我,许下一个愿望的时候总是想着“等它成真了,我一定会很幸福满足”。譬如想要在大学拿到一等奖学金,实现的一刻我确实是幸福满足的,但是这种感觉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生活没有停止,我不久就又在想: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以及要克服的种种问题。一旦想好,便再次匆匆赶路。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的幸福不能持久”。我总是习惯性告诉自己要去一个地方,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在路上马不停蹄,无心其他。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的信息和评价很容易让我产生怀疑,并且反复确认自己的方向。可是我却忽略了,哪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每一条路都有它无限的可能。事情永远也做不完,如果我的幸福感总是要依赖目标的达成来实现,无怪它总是那么漂浮不定、无法长久了。人是要向前看的,但不能“目光所及,皆是远方”啊。真正持久的幸福,是来源于内在而非外部资源。成就能带来幸福,但是只有做到“外在条件的内化”,才能让这种幸福延续。也就是说,感到幸福不是因为你最终做成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心之所向、热情满腔!只有当过程带来的意义和享受大于结果,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幸福感支撑自己前进。也许长久的思维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此时此刻,我相信过去的种种经历并非真的一无所获,那些的宝贵财富都在那里,只是我没有好好挖掘和体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除了死亡,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点呢?就像我们买票走进一个景区,从来不是为了匆匆赶到出口、结束这场旅行――走错一些路没有关系,那些小路上也会有曲径通幽的美感。当我喜欢上“走路”这件事本身,幸福感就会从沿途的姹紫嫣红、水木清华中源源不断。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尽管这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青年人身上的必备品格。身边的人也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一个“悲观”的人。虽然说我可以在平时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学业生活,但是我常常会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并且总会看待事物坏的一面,而非好的一面。与此同时,尽管浙江大学已经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了,但在我前十八年的人生里并没有想过会“考败来浙”,以至于在高三的暑假乃至大一的上学期里我都陷入了深深的不自信。哪怕是进入了浙江大学,我也并不是最优秀的那批学生。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我也时常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和焦虑心理。当然,既然这已经成了一个既定事实,我需要做的是不断地调整心态。所以,我尝试报了“积极心理学”这一门课,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使我的境况有所改善。事实上,我觉得这门课已经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第一节课老师用生动的案例来引入该课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门课可能会对我有所帮助。她说有些人总会进行片面比较,即A的英语比我好,B的数学比我好,C的经济学比我好等等,使自己产生巨大压力。其实在生活中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也一直觉得这是一种正面的、好强的品质,尽管我常常会因此感到十分的沮丧和失落。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意识到其实这样的比较大可不必,更甚者,通过比较的方式而使自己进步也不是一种必需。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一种原动力来鞭策自己,而不是在比较下产生的消极心态对自己进行被动影响。同时,老师也提到了有些人一旦有一件事没达到他们的预期,就会全盘否定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并且要不是身边的人包括朋友、父母对我的爱与不断地宽慰、包容,我很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走出这样的阴影。我会把一些很小的不如意的事扩大为对于整个人生的否定,时常陷入自我消沉的困境中。这门课给我目前为止带来的一种影响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选择做一个更幸福的人,比如说我们可以进行视觉转换,从受害者模式到获益者模式,从消减压力到适应压力,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全方位的接受自己,使自己变得可以接受人生中的挫折。当然,这门课在我们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区别于我原本以为的观点,积极心理学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西方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案例会十分生动并且会使我们有很形象的认识。比如说行为主义的经典实验“巴浦洛夫的狗”,比如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等。柳博米尔斯基所提出的“幸福多了40%”的观点也十分惊艳,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基因在人类的自身幸福中占了如此大的比例。与此同时,老师在授课中也结合了中国从古至今的一些观点,使我们更能结合实际,中西合璧地去理解一些知识点。这就不会让我们单纯地觉得课本上的西方理论知识会脱离现实,使得课程更加完备米乐M6体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我有许多可以自我改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授课和讨论中,我也会积极地融入。尽管我是一个“考败来浙”的人,但这并不是一个烙印着我的过去的羞耻标签。我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段经历,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再度出发,走向未来。我也希望通过这门课,我可以做到“拥抱积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人在高压状态的时候,会感到仿佛被人紧紧扼住喉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严重者会因此失眠。我在临近中考的时候,曾经历过心理压力的严酷考验,那是我至今难忘的一段经历。压力曾经使我深陷痛苦的泥潭,但我也在与它的斗争中变得更加坚强、明白了什么才是世界上最宝贵之物。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给面临同样心理困境的朋友以启迪。那时我是班级的佼佼者,在平时考试中各门科目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当真正将要面对最后一战的考验时,我却开始彷徨、迷茫:万一发挥失利怎么办?为什么我未来的命运要被最后的几套试题掌控?我十分厌恶那种将自己的一切扔到赌桌上等待裁决的感觉。在距离考试不到十天的时候,我病了。虽然是最普通的感冒发烧,却让我的状态跌至最低谷。我心急如焚,可尽管坚持吃药与挂盐水,病情却没有明显地好转。医生为我检查身体时,发现我心率过速,问我是否患有疾病或只是因为紧张才如此――其实那几天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非正常地剧烈跳动。其间,有一次我从医院回到学校,班级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语文的模拟考试。我举笔,却蓦然发现自己看不清试卷上的文字!目光的汇聚处变成了不断跃动的黑白色光点,就和在黑夜中闭上眼时看到的景象一样,并且那片阻隔视线的区域随着我心情的愈加紧张而逐渐扩散。我马上发现自己的状态已经不适合继续参加考试,于是我申请回家,走出教室时发现自己额头上已布满汗珠。晚上,我开始失眠,甚至服用谷维素一类的药物也没有明显效果。父母及时发现了我的异常,开始劝导我。与父母心平气和的交谈打开了我心中一部分被心理压力阻塞的阀,泪水的冲刷带走了一些负面的情绪,我感觉有所好转,但放不下的忧虑使我晚上依然无法入眠。最后是母亲一声咆哮驱散了一直缠绕着我的消极情绪:“现在马上给我睡觉!”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固然前路有艰险的挑战,但是我不是孤身一人在面对一切,我的身后有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爱我的人。他们不会用成败评判我,无论最终我成功登上梦想的顶端,还是竭尽全力后坠落谷底,他们都会用最温柔的怀抱包容我。我没有理由拒绝,没有理由逃避。是的,前路有失败的可能,但同样也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不去尝试、不愿去相信,那就是愚蠢地亲手浇灭希望的光芒!中考,这一次最终的考验并不是一场豪赌,而是在一个公平的舞台上的一曲落幕之舞――路在脚下,自己的命运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幡然醒悟后,凭借心中这一坚定的信念,我最终稳定心神,从心理压力中走出来并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本市最好的高中。之后的日子里,我摒弃曾经的不成熟与冲动,再未重新落入心理压力的陷阱。我一直在思考着压力的源头,以及如何将压力转化为良性的助力而非放任其成为桎梏自身的囚笼。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令人无处遁形。压力,源自与他人的比较,源自对失败的恐惧,源自对未来利益得失的忧虑。正如积极心理学课堂上老师所言:上学时和别人比成绩,毕业后比职称、比收入,结婚后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人生每一个阶段中,人们总是幻想在未来就能够获得解脱,但现实似乎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在和他人的比较中,我们将得失看得太重,由此我们往往只注意到缺少的东西而忽视了已经拥有的事物。如果不能发现自己所真正想要追求的生活,我们将会落入无穷无尽的压力与痛苦之中。我们不应当是为了将别人比下去而努力攀登,这样的路途太单调、太苦涩、太孤独。我们应当是为了我们所爱的人而奋斗,一直相信着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将压力化为动力――只要曾奋力拼搏过便无悔,即便失败了,我依然是最好最棒的自己,真正爱我们的人们依然会为我们欢呼呐喊。爱自己、爱别人、并被别人所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也是最强大的。他们不畏惧失败、心怀自信与希望、勇于迎着压力而上,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之物。压力是人面对未知的客观世界时的一种正常表现,而我们也应当保持警惕,不能让自己被心理压力左右。有压力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溯流而上,发掘压力的源头,寻找克服内心恐惧的方法;此外,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共渡难关。每次成功对抗压力都会让我们获得新的成长、新的蜕变!

【返回列表】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首页 | 关于米乐M6 | 最新资讯 | 滑雪门票 | 滑雪常识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米乐M6 | 滑雪路线 | 精彩图片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123-6667 手机:+86-123-6667

Copyright © 2019-2024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1055307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