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Contact us
2023-12-29 19:51:56
米乐M6平台加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习总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弹射器”引领效应显著,冰雪旅游已经成为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和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侧“原动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者市场和最大的滑雪旅游客源市场。借鉴美国等冰雪旅游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我国冰雪旅游将进入规模发展的平稳增长期。
在国家相关冰雪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伴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恢复和国内大循环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冰雪旅游发展跃上新的台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评定和发布了两批共19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我国滑雪旅游有了“国家队”。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本底规律,基本涵盖了全国优质滑雪资源,有力推动了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创新消费理念与价值引导,推动全民休闲度假消费升级换代,显著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成为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行业标准。2022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首批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第二批7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具有五个特点,突出四个示范。
五个特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具有成熟的滑雪旅游集聚核心区、生态保护优先科学合理选址布局与保护开发、滑雪旅游核心区面积和雪道总面积规模发展效应、具备完善的多元化滑雪旅游度假接待设施、接待游客量规模效益显著。
四个引领示范:一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二是生态优先,科学践行“冰天雪地”自然资源向金山银山产业资源转化。三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消费理念与价值引导,推动全民冰雪休闲度假消费升级换代。四是单一雪季运营向四季运营发展,体育和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冰雪旅游产业链,带动地方生态经济发展。
19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1家入选。2023年与2022年全国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数量相比,东北地区增加4家,现在共8家;华北地区新增1家,现在共4家;华中地区新增1家,现在共1家;西北地区新增1家,现在共5家;西南地区未变化,现在共1家。19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核心区总面积为1695平方公里,核心区平均面积为89平方公里;平均雪道垂直落差为674米。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中,前三位核心区面积依次为四川大邑西岭雪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北崇礼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地;前三位雪道总面积依次为新疆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地、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北崇礼滑雪旅游度假地。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中,前三位核心区面积依次为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和内蒙古喀喇沁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前三位雪道总面积依次为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和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前三位雪道垂直落差依次为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和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旅游度假地。
目前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包括国际赛事驱动、传统资源驱动、优势资本驱动、区域优势驱动、政策驱动与规划引导五类。一是国际赛事驱动型,以冬奥赛事举办为契机,作为国际滑雪赛事场地或是训练地迅速崛起的滑雪旅游度假地,这类滑雪旅游度假地滑雪资源优质,配套基础和服务设施完备先进,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第一梯队滑雪旅游度假地,代表国内发展的先进水平,实现了滑雪场的跨越式发展,如北京延庆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北崇礼滑雪度假地、河北涞源七山滑雪旅游度假地等。二是传统滑雪资源驱动型,主要为国内较早建设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如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乌鲁木齐南山滑雪旅游度假地等,这类滑雪旅游度假地与第一梯队滑雪旅游度假地相比,滑雪竞技竞赛表演设施设备、配套旅游度假设施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三是优势资本驱动型,主要有吉林长白山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丰满松花湖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旅游度假地等,在市场投资主体或政府投融资平台优势资本注入下快速发展的滑雪旅游度假地,旅游度假配套设施完备,旅游休闲度假业态丰富,滑雪旅游接待规模位于全国前列。四是区域优势驱动型,具有区域影响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如吉林东昌万峰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扎兰屯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喀喇沁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四川大邑西岭雪山滑雪旅游度假地、山西太白鳌山滑雪旅游度假地、辽宁宽甸天桥沟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等,上述滑雪旅游度假地在区域内具有优质滑雪资源,在周边客源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范围的影响。五是以政策驱动、科学规划引导下快速崛起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如新疆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等。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地发展模式,是未来我国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可以借鉴的重要模式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首批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2020-2021雪季累计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占全国滑雪市场规模的43.35%;平均住宿容量为3300套房间,其中滑雪型占比27.7%。
2023年春节期间,首批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运营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其中总接待人数达120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了518%;总营业收入超过9亿元,与2022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从业人员人数为2万,同比2022年增长24%。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中,河北崇礼滑雪旅游度假地接待人数最多,达到38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32%;营业额约3.5亿元,占总额的39%。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地在12家中接待人数同比增长最高,达到了231%,恢复到2019年的82%。
一是探索开展滑雪资源国土空间“一张图”研究和规划。目前,我国高质量滑雪旅游场地供给与冰雪旅游产业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2020年,我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每百万人拥有的滑雪场分别为0.5个、1.4个、4.3个、5.7个、4.8个。同时,全国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适宜性国土空间总量、适宜开发强度、可承载环境容量、开发保护合理时序等本底不清。全国各地发展滑雪旅游业积极性高,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滑雪场选址不合理、开发随意等现象,可能导致优质滑雪资源得不到利用、滑雪场品质不高、滑雪者消费体验较差,致使很多滑雪场出现经营难以为继等问题。因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探索研发与国际接轨的滑雪资源国土空间调查与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在我国重点滑雪资源地区,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示范开展滑雪资源调查,形成滑雪资源国土空间“一张图”,优先支持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项目用地,对于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重要指引意义。
二是培育打造滑雪主题类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引领发展作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化运作”,构建滑雪旅游+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集群,结合全民健身计划,形成完善的、高品质的滑雪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和产业配套体系,培育单雪季100万人次以上国际性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培育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滑雪主题类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多措并举,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滑雪旅游度假地的影响。雪线年来的全球滑雪场共同面临的问题。2020年12月,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增温为1-3.7℃,我国平均增温为1.3-5.0℃。气候变暖引起雪线上升将成为长期趋势。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增暖可能减少滑雪场运营期约3-66天。近年来,欧洲冰雪旅游发达国家及地区受到气温增暖极端气候的直接影响,遭遇严重缺雪等问题。如2023年1月,德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多国气温创历史新高,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多处滑雪胜地闹雪荒,因积雪不足难以正常营业,滑雪旅游受到极大的影响米乐M6平台。因此,一方面,同期我国受气温增暖影响相对较小的西北、东北等降雪相对充沛地区,完善滑雪旅游度假地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滑雪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另一方面,我国滑雪旅游度假地要提前做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准备,科学选址新建滑雪场,研发应用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延长雪季运营期。
四是充分挖掘地方冰雪旅游资源,融合地方和区域特色冰雪文化,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品牌。科学评估所在县域各类型冰雪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所在县区内各类型优质旅游资源,提高滑雪旅游度假地所在县区冰雪旅游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转化。把滑雪旅游度假地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与大冰雪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滑雪旅游度假地体系,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品牌。
五是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鼓励建设集冰雪旅游、冰雪竞技、冰雪装备、冰雪休闲、冰雪研学教育等于一体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实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带动效应。以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推进区域大冰雪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坚持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原则,推进冰雪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联动发展与深度融合。建设冰雪体育休闲度假产业链,以冬奥会为契机,充分利用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场地,冰雪旅游产业前向关联,培育以“冰雪体育竞技—冰雪赛事观光—冰雪休闲娱乐—冰雪度假旅游”的冰雪体育休闲度假产业链。建设冰雪大众运动装备产业链,大众冰雪健身着手,冰雪旅游产业后向关联,培育“冰雪运动健身—冰雪场馆服务—冰雪大众教育—冰雪装备制造”的冰雪大众运动装备产业链。
六是集聚发展,推进形成滑雪旅游“南客北上、外客入境”发展格局。北方重点滑雪资源地区集聚发展,主力承载滑雪旅游人口;南方地区室内滑雪场为主点状发展,重点培育客源市场;全国形成“南客北上、外客入境”统一大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推动建设东北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冰上运动与滑雪运动的发展基础,构建东北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大产业体系,推进冰雪丝路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建设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伊犁州和乌鲁木齐为龙头的丝绸之路滑雪旅游度假大区,打造全球冰雪经济发展新高地,推动新疆、吉林共同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以张家口、延庆为核心的华北冰雪旅游—竞技运动大区,充分依托冬奥会遗产地资源,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华北地区世界冰雪旅游高地建设;依托陕西和四川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秦岭及以南全民大众冰雪旅游示范区,从地域上扩展冰雪旅游消费人群。
李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资源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冰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业计量专家库专家,文旅部“全国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第三方评定”专家组组长,国家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调研组特邀专家、全国旅标委旅游国际标准工作首批特聘专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友情链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123-6667 手机:+86-123-6667
Copyright © 2019-2024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1055307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