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Contact us
2024-01-06 02:04:55
米乐M6冰雪运动起源于中国?揭秘你不知道的冬奥秘史不仅是我们的祖先在严寒环境下,总结出的生存智慧,还体现了在恶劣环境中对抗寒冷、渴望活下去的顽强精神。
如果说奥林匹克的要义是「更高、更快、更强」,那么冬季奥林匹克就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极寒的条件——对抗寒冷、对抗重力、对抗时间,发掘人类无限的潜能,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极限超越——这就是冬季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体现。
速度、自由,和美,是如今的冬季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感受。那么,冰雪运动和冬奥会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它对我们如此重要?让我们在历史的线索和故事中,感受这份力与美带来的深深震撼。
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始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这届冬奥会上举行了滑冰、滑雪、雪车、冰球和冰壶的比赛,为日后冬奥会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狩猎。在亚欧高纬度地区,祖先为了在寒冬狩猎,将长木片绑在脚底,方便在雪地上迅速滑行、追踪野兽 —— 这就是滑雪板的前身。
2005年,在阿勒泰地区发现了最早的滑雪者岩画,刻画着先民踩着滑雪板弯弓搭箭、追逐狩猎的场景,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千到1万年。
传统阿勒泰人来自半游牧的图瓦族部落,他们用白松木和马小腿毛皮制成雪板,使用单支长木杆保持重心和转向,然后再腾出一只手狩猎。
1206年,挪威爆发内战,两位士兵脚踏桦木滑雪板长途急速滑行,一跃飞下悬崖,摆脱敌军的追击,及时救出了年仅两岁的哈康王子。
哈康王子后来成为统一挪威的伟大君主。直到今天,挪威人还会沿着营救王子的路线,举行大型马拉松滑雪比赛,以此来纪念两位滑雪英雄。
北欧人越野滑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早在13世纪,荷兰人就在冰冻的河流上靠滑冰与附近的村落保持交流;1676年,荷兰人还组织了城镇间的首次滑冰旅行。
当人们发现滑行可以大幅提高移动速度后,开始考虑依靠滑行运输货物或人员,发明了雪车和雪橇,这些后来都成为冬奥会的核心比赛项目。
所以无论是滑冰滑雪,还是雪车雪橇,冬奥会的源头都是功能性、实用性的滑行行为,都是人类在严寒环境中生存总结的经验方法。
那么,冬奥会的起源,纯粹是为了纪念和弘扬人类古老的生存智慧,以及严寒恶劣环境下渴望生存的顽强精神,是更为彻底的对极限的超越。
早在19世纪,挪威就举办了世上最早的滑雪比赛。20世纪初,瑞典、芬兰和挪威还举办过10届「北欧运动会」,开启国际冬季运动赛程。
但在「北欧运动会」的基础上,举办全球性冬季赛事,绝非易事。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先生,其实早就想办冬奥会,但提议遭到北欧国家的强烈反对。
原因有些荒诞,北欧国家认为他们的竞技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北欧运动会」办得如火如荼,滑雪等专项赛事也很多,所以根本没必要。
但顾拜旦先生想出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以退为进 —— 以夏奥会的序幕的名义,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周」。
1924年1月25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夏蒙尼举办首届「国际冬季运动周」。一年后,布拉格国际奥委会,终于将其追认为首届「冬奥会」。
第一届夏慕尼冬奥会迎来了来自16国的258名运动员,另外还有33000名观众,共进行了6个大项16个分项的比赛,并颁发出了43枚金牌。
在首届冬季奥运会上,北欧运动员傲视群雄。来自挪威的滑雪之王豪格和芬兰的速滑运动员顿贝格,几乎包揽了他们参与项目的所有金牌。
但出人意料的是,冬奥会史上的首枚金牌,居然来自美国速滑健将朱特劳(Charles Jewtraw)。
朱特劳的父亲是滑冰场管理员。大萧条时期,他只能靠当清洁工谋生,生活非常艰难。然而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他却在首届冬奥会500米速滑比赛中,破纪录的一举夺冠。
首届夏慕尼冬奥会的海报上,印着穿戴滑雪装备的运动员,背景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
对欧洲人而言,勃朗峰代表着「无法征服」的敬畏和危险,就像珠穆朗玛峰对我们的意义一样,直到18世纪末,才有当地人首次登顶成功。
所以,首届冬奥会金牌铭刻的「欧洲屋脊」,也象征着冬奥会的精神 ——探索自然的极限与人类的潜能,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下谋求生存之道。
虽然新中国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参赛,是1980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但实际上,中国早在1928年就与冬奥会有过初次接触了。
1928年,阿姆斯特丹夏季奥运会向中国业余运动联合会,即「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发出邀请,但由于路途太遥远,所以我们只派出丹麦公使罗忠贻,和名誉干事宋如海前往观摩。
1928年第二届冬奥会,在瑞士圣莫里茨举行。这是第一场独自举行的真正意义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后来更将包含奥运起源、项目和规则的照片集结成书,名为《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从录》(也就是「奥林匹亚」的谐音)。
宋如海在起书名的时候,一定也期待着我们国人,有朝一日能在国际奥林匹克赛场上与世界同场竞技的那天。
但可惜的是,宋如海报道冬奥会的事迹被埋入尘埃,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人发现相关史料,知晓中国冬奥报道第一人的历史。
确实,在当时的中国,离在冬奥会上摘金夺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没有金牌,著作只是摇旗呐喊为人作嫁,或落到尘封湮没的命运。
1980年,中国的冰雪运动迎来了里程碑的时刻。在美国主办的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中国首次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冬季两项共3个大项18个小项的比赛。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与世界顶尖选手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就连获得奖牌,都是很奢望的事情,更别说冲击金牌了。
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在首次参赛之后,我国的冰雪运动不断突破。终于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叶乔波获得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枚奖牌。虽然对年轻人来说叶乔波是陌生的,但她的名字却永远值得被记住。
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女子500米短道速滑中夺金,中国冬奥会金牌之旅终于破冰!这是亿万国人梦寐以求的瞬间,也是载入中国体育史册的永恒记忆。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一人独揽短道速滑三枚金牌。作为唯一4夺冬奥金牌的中国人,10次打破世界纪录,18个世锦赛冠军、2个亚运冠军,各种奖牌77个...
如今,即使解说也金句频出 ——「我就是干这个的」,一句话看似简单,背后却是王濛对滑雪骨子里的热爱、自信与执着。
在短短二十年内,从落后到首奖,再到首金,再到一人多金的傲视群雄,其中的奋斗与艰辛,远超常人想象。
如果没有一代代冬奥人的努力奋斗,要超越那些严寒环境中几乎出生就会滑雪的北欧人,简直如同遥远的梦。我们不仅无法骄傲地站上冬奥会领奖台,更不可能成功申办冬奥会。
没有金牌,我们很难建立民族冰雪自信。金牌虽不代表一切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但的确昭示了华夏民族冰雪传统的回归与复兴。
如今,中国的冰雪运动员已经昂首挺胸地走在各届冬奥会赛场上,不断为国家赢得荣誉和尊重。他们将成为先行者,带领中国冰雪文化走向世界。
冬奥会的历史上,有很多值得铭记的人物。他们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却是最能体现冬奥精神的。他们用传承、超越和勇气,不断激励着人类踏上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冒险。
谢亚出身奥运世家,祖父曾在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获得速滑两项金牌;父亲也在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上,参赛越野滑雪。
谢亚家族是历史上第一个,三代人都参加冬奥会的家庭。他们也始终延续着家族传统,刻苦训练,追求卓越。
这种家族传承的体育精神,为谢亚带来强大的力量。他的祖父在冬奥会开幕前刚去世。赛前吉姆将祖父的照片放进头盔中。那天,在祖父精神的庇佑和鼓舞下,他成功问鼎奥运冠军。
后来,吉姆与家人一同创建了基金会,用于资助和发展跳台滑雪、滑冰和钢架雪车,这些相对冷门的项目,培养下一代冰雪人才。他们将继续把奥运家族的精神传承下去。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运动员亚历山大 • 比洛多摘得自由式滑雪金牌。这是加拿大人首次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不仅疯狂庆祝,更将比洛多视为国家英雄。
而比洛多的英雄,却是他的哥哥弗雷德里克。哥哥自幼被诊断为脑瘫,医生认定他到12岁就不能走路了。但哥哥不甘命运的摆布,坚持训练,到29岁仍然能够行走甚至滑雪。
哥哥这种超越自我,顽强对抗病魔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比洛多,让他也不断地超越自己,成为自由滑雪之王。
2014年,比洛多带着哥哥来到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赛场,在成功卫冕冠军后,他把金牌挂在了哥哥脖子上。
2022年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了惊天逆转。在并非最强项的大跳台比赛中,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创造了冬奥会历史:
谷爱凌3岁就踏上雪板,之后在世界滑雪大赛中斩获超50枚金牌。15岁加入中国队,才18岁就成为中国当今最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
在北京冬奥会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第一跳拿出招牌动作,向右转体两周偏右转体1440,得到93.75的高分。
第二跳谷爱凌求稳,完成1080转体拿下88.5分,总分暂列第三,只要第三跳不失误就能保证铜牌。
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三跳谷爱凌孤注一掷,决定挑战自我(哪怕失败了也不后悔),选择了1620转体的超高难度。并以94.50的全场最高分实现惊天逆转,斩获冬奥会金牌。
不仅是谷爱凌,所有人都用「难以置信」形容,因为大跳台并非她的最强优势项目。甚至近一年才开始的训练,而夺冠的1620转体,也是在先前的训练中从未完成过的,可谓风险极大。
谷爱凌激动无比:「我希望让世界看到最好的自己!这是人生中最精彩的一刻,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刷屏的谷爱凌,不仅因为奥运金牌,创纪录的高难度动作。而是她代表了我们内心渴望和追求的人生:勇气、自信、、希望和享受。
从中国冬奥会首牌的叶乔波,到首金的杨扬,再到一人四金的王濛,再到冉冉升起的冬奥之星谷爱凌。未来冬奥会,将会不断涌现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勇士们,上演着一个个传奇。
挑战自我和极限,始终是艰难的旅程。正如谷爱凌在做危险动作时,也会紧张。每当这时她就会问自己:如果热爱一件事,我能够为它做什么?答案是:我要倾尽全部所能。
2022北京冬奥会是一个完美契机,它告诉我们,奥运精神不仅关于运动和挑战,更是关于精神、态度和选择。
什么是真正热爱的,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每当倦怠或者退缩的时刻,问问自己有多想实现目标,How bad do you want it?
这个世界有无数超出我们个人能掌控的事,但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控制身体和思维,控制自己如何去感受,怎么去生活。想要卓越、想要突破,想要实现梦想… 那就不顾一切地倾尽所有,尽情去爱,去追求。
当你坚持跑步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意味着这条跑道陪你走过了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你会越变越成熟,你的速度也可能越变越慢,但是这不会影响你享受跑步。
跑步又是一项不简单的运动,因为需要长期坚持,而且只有坚持跑下去,你才能看到跑步带来的巨大益处。
在很多跑者潜意识里对力量训练是抵触的,他们认为只有跑得越多,才能跑得更快,而且增加力量训练时间,那么跑步时间就势必会减少。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跑步运动虽然不像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特别高,但如果没有足够强壮的身体作为支撑,不仅跑不快,而且容易受伤。
这很容易理解。强壮的肌肉力量可以帮你增强身体稳定性,防止过度旋转。当我们跑步时,同一时间只有一条腿着地,这对脚踝、膝盖和臀部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些部位的力量和稳定性不够,就可能导致关节的过度旋转,从而引发“跑步膝”等常见伤病。
如果你的核心足够强壮,你就更能承受这种日复一日的脚与地面的冲击,受伤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所以你需要通过力量训练全方位提高身体肌肉力量,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跑步要想跑好,必须要做到跑姿自然。首先脚落地要轻,脚与地面接触时时间要短,声音小。头部保持平视,肩膀随着身体自然摆动,然后大腿带动小腿自然摆动。
跑得多并不意味着好。很多跑者会互相攀比跑量,诚然,堆跑量能让你很好的完成比赛,但那些理性的跑者更重视跑步质量,而不是跑步数量;而且选择参赛时,也只会跑几场关键的比赛,然后通过训练将最佳状态调整到比赛当天。
有经验的跑者并不会为了刷跑量而去跑步,当你开始重视跑步质量的时候,你会发现,训练对你来说会变得更高效。当然,对每个人来说,什么样的配速是高质量的训练,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
很多跑者马拉松没能跑出理想的成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耐力不足,而要提高耐力水平,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跑长距离。
所以提高耐力水平,也就是有氧能力,你需要多跑长距离。即使你不练速度,单纯靠有氧训练,也可以跑出一个不错的成绩。
1. 虽然训练强度比较低,但可以提升肌肉的用氧能力;而且这种强度下,肌肉、心肺系统的疲劳感相对较轻,训练中压力和痛苦较小,可以保证训练量的完成,从而打下稳固的有氧能力基础。
2. 可以锻炼肌耐力。马拉松比赛后程掉速、抽筋的一大原因就是肌耐力不足,这与能量耗尽无关,而是肌肉本身反复收缩以后引起的疲劳,兴奋收缩-偶联功能出现紊乱导致的。跑长距离可以很好地训练这一能力。
3. 可以让脂肪燃烧的能力得到很大的训练,从而提高脂肪供能的比例,这对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很多跑者一听到要跑长距离,内心是拒绝的,30公里,想想都可怕。其实,跑长距离最好的是按时间来跑,每次长距离训练控制在2.5小时以内,这样会让你不至于训练过量,而导致很疲惫或者受伤,影响下周的训练。
当你跑完,特别是在一次速度训练或者长距离训练之后,轻微撕裂的肌肉,长时间受力的关节,枯竭的能源系统需要恢复和放松。所以你第一时间应该补水,补充营养,然后拉伸肌肉,,冰敷,睡眠等待。
当你增加跑量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身体的承受能力。一次次高强度的训练,而没有让身体得到恢复,那么伤病就会在所难免。
专业运动员会更加注重休息,特别是在一场艰苦的训练之后,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第二天还能正常训练。而且专业运动员尤其注重睡眠,因为睡眠是最好的恢复手段。建议每增加一个小时训练量,多睡一个小时。
最开始跑步的那段日子,你巴不得天天跑,没事就跑间歇,殊不知这样往往会让你伤病缠身。小编自己就有过这样一段疯狂训练的时期,为了提高成绩拼命训练,结果就是受伤,不得不停跑1个月。
速度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你需要持续训练才能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不要想象自己通过一段的时间就能显著提高成绩。
很多人想通过跑步来保持健康,然后跑着跑着就出现了很多的伤病。比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胫骨疼痛、脚踝疼等等。
其实这不是跑步的错。因为运动和伤病是分不开的,运动是可以强身健体,但是有前提条件,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而不正确的运动会损害你的健康。比如体重太大还强行跑步,膝盖不受伤才怪;比如天天跑步,身体绝对是会的。
虽然跑步总会遇到各种伤病,但是只要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可以避免很多伤病。比如跑前热身,跑后拉伸,不带伤训练,不总是进行速度训练,跑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常进行力量训练,强化身体最弱的一环。
如果跑步出现了伤病,要及时看医生,好好休养,必要时学习一些应对跑步伤病的知识,带伤坚持训练是最愚蠢的行为。
一定要等到伤病恢复后再开始跑步,而重新开始跑步也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为激动一下子就去跑个10公里。
当你坚持跑步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意味着这条跑道陪你走过了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你会越变越成熟,你的速度也可能越变越慢,但是这不会影响你的目标。
跑步虽然看过去竞争并不激烈,但是你也会发现,这也是一项让人充满野心的运动,你会不断追求自己的纪录。当你的最快速度变慢,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超越自己,你将越来越注意自己跑步的细节,然后通过小调整,让新纪录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当你跑步3年以上,跑步带给你的帮助就已经超越了跑道了。它会帮助你对整个人生有新的认识。 跑步教会你成为一位更出色的人。
当你因为工作而不跑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变得更加沉稳,工作更专注,在遇到交通堵塞时也会更加平静。
跑步重在自强不息,速度距离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自信心以及一种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相信坚持跑步一两年后,跑步会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而未来,跑步会是你一生的朋友,也是你一辈子的财富!
NN running team为我们找到了十二个原因,为什么这位杰出的肯尼亚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基普乔格出生在南迪郡(Nandi County,位于肯尼亚西部,由裂谷省负责管辖)的卡普西西瓦(Kapsisiywa),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小,他的父亲在他非常小的时候去世了。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她是正面的模范。
基普乔格很幸运能在一位世界级的耐力教练身边长大,他的教练是帕特里克·桑(Patrick Sang,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3000米障碍银牌,91年东京世锦赛,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3000米障碍银牌)。
帕特里克第一次看到基普乔格是在当地的一场越野比赛中,16岁的基普乔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开始确立师徒关系之后,这17年来,他们享受着这一段未曾间断,也未曾有过争吵的长期关系。
“作为教练,他在培养和照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非常擅长这一点。但他远不止于此,他是一名生活导师,他善于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艰难的环境中忍受生活,并且生活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2003年巴黎世锦赛,年仅18岁的他在在赛道上击败了他的偶像希查姆·艾尔·奎罗伊(Hicham El Guerrouj)和现在的NN队友凯内尼萨‧贝克勒(Kenenisa Bekele),让人惊叹不已。
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在5000米收获一铜一银。他5000米的最好成绩12:46.53在历史上最好个人成绩上排名第六。这种速度对他转向马拉松很有帮助。
16年漫长的职业生涯让人惊叹,而且基普乔格很少受伤,他将这一点归因于他花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
“我会做伸展运动。我非常小心地,每个赛季的第一个月我会多跑些有氧。我尽我所能,让身体的保持良好的状态。”
在他的马拉松生涯中,基普乔格已经证明自己善于应对各种挑战。他在异常地高温中奋力前进,赢得了今年4月份的伦敦马拉松赛。
他在2017年柏林马拉松赛中的暴雨中获胜,两年前在柏林,尽管他两只鞋地鞋垫都飞出来了,他还是赢得了比赛,当然脚免不了出血。
帕特里克说:“我们在伦敦看到的是,基普乔格可以抵御恶劣的天气条件,就像在柏林一样,他有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如果你做不好准备就不会成功。在任何大型马拉松比赛之前,我会坐下来与我的管理团队和我的教练帕特里克一起制定计划。
帕特里克表示,他俩会从目标比赛倒推计划。“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评估长时间的训练效果,关注训练中的基础。所以,每当基普乔格到达赛场的时候,他需要尽力表现出来的素质,他都理应具备了。”
作为一个天生好奇的人,基普乔格是自我激励书籍的热心读者,他不会对与其他教练交流感到害羞,也不管对方是不是田径运动员。
今年早些时候,基普乔格前往伦敦与英超足球队托特纳姆热刺队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与他们的教练毛里西奥·波切蒂诺(Mauricio Pochettino)会面,并还上了一些有意义的课程。
长期以来,基普乔格一直受益于和运动员的训练,他们来自卡普塔加特(Kaptagat)的全球体育交流营(Global Sports Communication camp)。不过,自2017年4月NN Running Team创立以来,世界马拉松一哥得到了最好的支持。
“我们(NN)就像一个兄弟姐妹的团队。很难想象我们是来自相世界各个角落(肯尼亚,乌干达和世界其他地区)。”
在卡普塔加特的训练小组中基普乔格被称为“大佬”(The Boss Man),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谦逊的领导者。
基普乔格是一名耐力运动员,经常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情况下进行40公里的训练,但最近,由于教练的要求,这位33岁的马拉松选手也更加注重速度训练。
“教练已经在田径场上加入了一些非常快的训练,就马拉松而言,这种训练并不常见,但在训练时这些练习有很大帮助。”
基普乔格的意志力是首屈一指的,他对自己能力的也深信不疑。耐克破二(Nike Breaking2)项目,他跑出了2:00:25的成绩,令人耳目一新,许多愤世嫉俗者对这次尝试嗤之以鼻,凭借纯粹的意志力,基普乔格让他们好好反省。
“比赛中我什么都不会想,我只会专注比赛本身,如果你不能统治自己的思想,那你的思想就会统治你。”
“对于我来说跑步就是生活。跑步使我寿命变得更长,并且享受到更健康的生活。我总是说早晨跑步就像一天吃了一个水果——它会让你远离疾病,同时对你的精神有好处。”
“跑步给予了我如此之多。它让我能够环游世界,让我享受好的生活方式。我总是很开心的训练、比赛,然后赢得胜利。它总是能给我来带瞄准下一个胜利的动力。”
“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要跑步。它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激励年轻的一代去热爱体育,然后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我不能想象没有跑步的生活。”
2019年摩纳哥世界田径年度大会上,基普乔格被评选为年度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这是他成功蝉联这项荣誉!
基普乔格被称作当今最伟大的马拉松运动员,在世界田径的官推上,是这样描述基普乔格的:Marathon King!今年10月在维也纳举行的INEOS159挑战赛上,他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成功破“2”,再次突破了人类极限。
而对于他破“2”挑战的伟大意义,甚至还被比肩类登月计划,再通过各大媒体报道,瞬间也将跑步的魅力传递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同时鼓舞着我们每一位跑者,让我们更加相信:人类没有极限!
回顾这几年基普乔格在马拉松赛场上的表现,简直就是站在神坛,风光无二。在他所参加的12场马拉松比赛中,拿到了11个冠军,几乎囊获所有的重大赛事成就,同时他还保持着2小时1分39秒马拉松世界纪录。
就目前而已,基普乔格所创造的出色成绩都能镌刻在人类田径的历史上,成为不朽的传奇,被无数人铭记。而未来他是否还能继续突破极限,是否能取得更多的冠军,这也让无数跑步爱好者们所期待。
不过探寻基普乔格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开挂的人生,也是一个励志的人生。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跑者,逐步为了梦想在道路上奔跑着前行。
他也曾是一位热爱跑步的少年,也曾是拥有长跑天赋的传奇小子,也曾有幸遇到人生良师,也曾在田径比赛上初出茅庐,也曾在强者(贝克勒、奎罗伊)的光环下铩羽而归,最终他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方向,逐步站到了马拉松界的封神台。
他的恩师帕特里克桑这样评价基普乔格:“他不光天资出众,而且对跑步由衷的热爱,愿意刻苦训练,求知欲也很强。他总能不折不扣地认真训练,从不偷懒,而这些本质就上是自律的体现。”
的确,基普乔格拥有绝佳的生理条件,顶尖的心肺功能,极高的乳酸阈值,身高1米67、体重52公斤,身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他仿佛就是为马拉松而生的。
伟大的背后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努力,在竞技体育里,所有伟大的成绩都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之上,基普乔格同样也是如此,他始终是一名低调温和,极度自律、生活极简的跑者。
基普乔格日常就和数十名年轻跑者在2400米高海拔下卡普塔加特营地训练和生活,只有到了周末,才回到距离距离有30公里远的埃尔多雷特的家里与妻子和自己的三个孩子团聚。
在营地,基普乔格和其他营员每天清晨5点前起床,5点50分太阳还没升起就开始跑步。他们一天两练,第二次始于下午四点。中午睡1小时午觉,晚饭后玩玩游戏,不晚于9点睡觉。
而基普乔格每天的训练内容是用3分内的配速进行1000米重复跑,间隔以1分钟慢跑,每次要完成13个。每天平均要跑25至30公里,一周的跑量在210公里左右。而对自己的目标和训练都很严格,当错过一次训练任务时,就会感到不踏实,睡不好觉。
除了这些刻苦的训练,在这个简陋无比的训练营地,基普乔格过着苦行僧一般的清贫生活,只为心无旁骛,全身心倾注于训练。
在这里,基普乔格与其他所有人都是平等,没有享受任何特权和优越条件,他和一名队友合住一间2.4米宽、3米长的简朴宿舍。
这里唯一的家电是一台小电视,卫生间是公用的,大家要轮流打扫。喝的水是从井里打上来、自己烧开的,碗和衣服都要自己手洗。而在跑步间隙,基普乔格还会去农场工作,他负责收集和切蔬菜。
基普乔格的日常饮食也几近严苛,低盐低油,十分清淡,主要是奶茶、面包、水果、切片面包,米饭,土豆和豆类等。
在卡普塔加特训练营里,基普乔格被称为“哲学家”,因为他喜欢思考,特别是针对跑步训练进行总结与反思。他从开始跑步就保持着写训练日志的习惯,他会在训练日记中填写每日训练内容,身体反馈、对于训练的收获、感悟和总结,十多年来,伴随训练一直坚持到现在。
此外,在训练之余,基普乔格还保持着定期阅读的习惯,在训练场有一间小小的图书室,他通常会在那里看书他通过阅读领悟了很多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思想。
他的阅读范围很广,从亚里士多德到体育传奇的自传再到管理类书籍。跟写训练日志一样,在阅读时,他手里总是会拿着纸笔,把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收获记下来。
基普乔格表示:“我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找到乐趣,如果你控制不了你的思想,注定要做的奴隶,成功来源选择”。
这就是基普乔格的日常生活,没有奢靡享受、没有一丝懈怠、也没有众星捧月般地照顾,而是简朴至极的“枯燥生活”,几乎每天就只是三点一线的吃饭,睡觉,跑步。
但是基普乔格却享受于此,他说:“马拉松是人生,它不只是腿的工作,考验的更是心和意志。我喜欢这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给了我现在的一切。”
基普乔格也凭着这份对跑步纯粹的热爱,逐步用自己的天赋、勤勉练习和高度自律,来兑换了一个个冠军、世界纪录,成为马拉松跑进两小时第一人......
希望这个看似朴实的励志传奇,能鼓舞着我们每一位跑者,纯粹跑步、自律生活,带来身体的健康,享受挑战的快乐,拼搏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在特定的时刻会保持止水一般的宁静,刘国梁在关键发球的时候,高敏在走板前的一瞬间,乔丹在 最后一射时候的从容镇定。
这是无数次表象训练的成果,如果电影化的展现刹那间的场景,就好比所有人都变慢了然后模糊,整个世界只有自己的心跳、呼吸身体存在、加上自己的那个目标(乒乓球、板子、篮筐等等)。
最后,基普乔格的训练和生活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没有豪车、没有豪华居所、没有众星捧月般地受到特殊照顾,他和其他队员一样每天过着日非一日平淡的训练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位谦逊、极简生活、严格自律的运动员,经历坎坷路途,并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在我的身边,或者朋友圈里看到一些朋友们的状态,让我在思索,我们的大众跑者是否背负太多的攀比、浮躁、杂念、盲目、傲慢以及不切实际的目标呢?请跑者都认真觉察自我。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友情链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123-6667 手机:+86-123-6667
Copyright © 2019-2024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1055307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